最新新闻事件_2019年国内重大社会热点新!在很多人的固定印象里,《人民日报》就像一个板着面孔的老师,声嘶力竭、又红又专。但毫不夸张地说,《人民日报》里的各种社论、评论,就是学习高考作文怎么写的上佳素材!
一写到议论文,有些同学习惯于一股脑地堆素材:要么行文被素材给带跑偏了;要么素材和论点脱节,自说自话。
以2018年1月5日人民时评《支付宝认错说明了什么》为例,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以“立——让——驳”结构行文的文章,也是在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常见的一种结构。
【新闻背景】2018年元旦刚过,支付宝用户个性化年度账单引发热议。在生成这个账单之前,支付宝在不显眼处默认勾选“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选项,既可以“直接向第三方提供相关信息”,也有权“不支持撤销对第三方的信息查询授权”。你公开分享截图,它默默分享数据。事发后,支付宝反思称自己“肯定是错了”,这一不尊重用户知情权的行为“愚蠢至极”。
信息时代,个人生活史正被大数据这位“史官”精准编纂。然而,精准编纂,也就可以精准掌握。网购的痕迹,总会在第一时间以“同类商品推荐”的镜像方式出现在各种网页,当数据如水银泻地般在平台间共享,营销无比精准,却也让生活透明得让人“细思恐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芝麻服务协议》并不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客观地说,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数据的广泛共享是无法扭转的历史趋势。平台间互相授权分享消费者信息,实现广告精准推送,既能“互通有无”降低交易成本,也能“投其所好”提升用户体验。然而,便捷不能替代安全。从互联网电信,到数据库被攻击造成账号密码被盗,因信息泄露酿成的危害早已不是“想象的风险”。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容易,合上却太难。退一步说,即使数据分享不可避免,如何分享就成了关键。用户知情与否,有选择权还是没选择权,有着霄壤之别。
这就涉及一个如何保护个人数据权利的问题。尽管事实上,99%的人可能都不会读完一份用户协议,但将选择权交给用户,应是互联网行业的黄金法则。从国际通行的互联网规则看,对于地理位置、敏感信息的共享,必须经个人点头同意,运营商方能开启;对于精准投放的广告等,只要用户选择退出,运营商就不能再出于精准广告目的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换句话说,互联网的产品设计需要“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的安全保护同样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尊重用户的隐私权和选择权。
更深层次上说,服务协议是默认打钩还是用户打钩,关系到互联网企业能否慎用“数据权力”。10多年来,尽管网络安全风险一直存在,但是大众心理依然走出了一条从担心“电子钱包里的钱会被偷走”到无所顾忌随手扫码买买买的折线,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大公司更有操守”的朴素想法。但是,当互联网公司大到成为手握10亿级用户的“数据王国”,如何保证它们节制手中的“数据权力”,如何确保企业“数据权力”不凌驾于个人“数据权利”之上,亟待网络安全法之外,有更细致的规则来立界。
互联网数据规则,必须跟得上互联网数字生活。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剑指世界级,所要仰仗的不应仅仅是世界级的用户市场,更应是世界级的互联网伦理与规则。只有当每一个参与主体能发现用户更能尊重用户,能重视网络红利更能重视网络治理,网络强国建设才有更坚实的根基。
文章开头亮明观点“《芝麻服务协议》并不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然后进入让步段落“客观地说...”。简要展开后进入驳论,从网络信息泄露的危害、保护个人数据权利、节制互联网公司数据权力,论证监管和约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深化观点,互联网数据规则,必须跟得上互联网数字生活。
在立论扣题之后设计一个“让步段落”再进行驳论,既避免了单一化的论证角度,又避免了观点走向一味强调约束而忽视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共享的极端立场。
当然,从纯粹行文方便的角度出发,“立-让-驳”的结构使得学生两边都有话可说,不至囿于不证自明的循环论证,同时也避免了“两边都重要”的“和稀泥”论证。
除了文章结构,论证方法也是可以从《人民日报》中学习的一点。除了高中生常见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外,还有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以2018年3月26日人民时评《走好改革的平衡木》为例,频频借助对比论证的方法,使得几组对立统一的论据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也使得一个观点能从一组相似的观点中明晰出来。
在部署全面取消全国性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之后,教育部日前又接连发文,对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和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加以规范:通过严格报考条件、严格资格审核、严格招生管理、加大违规查处等举措,确保“专项计划”政策真正惠及农村学生。种种规范,旨在让高考回归起点公平,让招生举措不背离政策初衷,用诚信筑牢高考公平、公正之基。
追溯历史,从高考恢复以来,我国高考改革就一直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标准与多元之间寻求最恰当的平衡。通过标准化考试确保流程严谨科学,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校对选才的不同需求及考生的多元差异;作为选拔性考试要体现区分度,体育评论但同时也要尽量验证学习效果、体现能力;不但要通过高考满足高校选才的需要,还必须考虑到高考对于整个基础教育的先导作用。
也可以说,随着高考改革进入“深水区”,原来千军万马要过的“独木桥”,现在更像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木”。区域之间以及省际高等教育资源仍不均衡,在缩小各省高考录取率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兼顾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成为近些年高考改革最难的命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一项高考改革的探索性举措,都如同平衡木运动员的动作,必须严谨、细致、公正、科学,方能行稳致远。
作为以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等综合评价为基础进行录取的探索性改革举措,自主选拔旨在打破“唯分数论”的窠臼,改变人才培养千校一面的现状,鼓励更多孩子发展多元特色。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旨在为更多农村考生提供上大学,尤其是上重点大学的机会,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机会公平。几年实践证明,两项探索都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也应看到,依然有个别地区的个别考生铤而走险,提供虚假自主招生申请材料,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信息或以其他方式骗取专项计划报考资格,还有个别学校、单位和个人徇私舞弊或协生弄虚作假,乃至个别中介机构打着包通过、考前辅导、提供所谓专利论文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和敛财,等等。这些有违诚信的行为虽为个案,却足以影响很多考生的未来命运,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高招秩序,背离了政策初衷,也伤害到高考整体的公平公正。
高考之所以万众瞩目,是因为它仍是当下促进社会阶层有序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是寒门学子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大希望,是守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特别在全国性高考鼓励性加分项目全面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在额度和项目上都日益规范的今天,以高校自主选拔和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为代表的多元探索能否公平推进,更是备受瞩目。简言之,这将直接关乎教育公平的基石能否筑牢,社会公平正义能否得以捍卫。
之所以常说“改革不止步”,就是因为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前进,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制度的调整,要收到真正的效果或者把握全新的问题,有赖于政府、社会、家庭、考生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平正义是教育的价值基石,而只有用诚信筑牢改革基础,才能保证高考公平建设在正确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文章开篇即对高考承担的不同功能进行对比,对比的结果是,高考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现在更像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木”);最难的问题不是提高各地录取率(而是“如何更好地兼顾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
当然,这篇文章除了对比论证的展开方式,从文章的结构、句子的功能、语言的风格、立意的深度,都是值得一个句号一个句号去细细研读的。
有些同学常说,不知道自己的议论文该走什么文风。是该像散文一样追求文采?还是就事论事、据实说理,旨在阐明观点?
对一部分题目来说,在素材/事例引用、观点表达、深化和升华部分,同样可以兼顾文采。比如2月28日人民日报点评央视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的《作百般新曲,唱千年词章》,四字短语和骈句的运用,使得文风声律和谐,读来赏心悦目。
即便是不适合追求文风绮丽的作文题目,语言的精准利落,没有歧义,不拖泥带水,同样可以令文章增色。而一些恰到好处的论据,无论是数据、事例还是名人名言,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积累。
至于观点和立意,人民日报上的评论文章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兼顾了主流价值观、思想深度和浅显易懂的阅读材料。
2017年12月21日人民论坛《“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从李大钊的名言出发,谈到今天青年人面临的现状:
社会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企,一些青年人,或是被房子、车子、票子等压得喘不过气来,常感喟人生与梦想之间的“断层”;或是被富足生活、安定环境了精神,变得满足现状、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或是被“失意人的牢骚话、悲观者的厌世谈、讽刺家的夸张语”干扰,消解了奋斗的意志、向上的劲头。青春并非完全由年龄来界定,如果思想守旧、精神困顿、心灵迷失,即便年纪轻轻,也可能暮气沉沉。倘如此,又怎能燃旺生命之火,成就不凡人生?
2018年1月19日人民论坛《要有人情味,别背人情债》不仅关注到农村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之风,还关注到乡土社会对人情往来的重视。反对大操大办之风不应当一刀切,而要兼顾好人情与传统。凡此种种,都是值得推敲和争鸣、再思考和再领会的阅读材料。
更进一步,从近些年高考作文的命卷趋势,无论是否涉及时事热点,其背后折射出的时代底色,也可从中直接或间接地管窥一二。在这个意义上,《人民日报》无疑是非常合适的阅读材料。
最后,逐句分析每个句子在段落和文章中扮演的功能,思考作者是如何衔接和展开的?如果你是作者从某个句号开始往下写,你会怎么构思?
按此方法,完全吸收作者谋篇布局和展开论证的技巧。几篇下来,绰绰有余。如果你从积累素材和观点的角度出发,在阅读过程中反复推敲和思考几个问题:
为了方便同学们在考前最后的这段时间,能在最短时间内读到更多的精彩评论文章。语文君帮大家梳理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一些重要评论文章(点开每篇文章标题即可阅读),供大家品味文字的力量,感受思想的光芒!
14.人民日报评论员: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习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启示录②)
17.人民日报评论员:开辟人类更加繁荣安宁的美好未来(习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启示录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