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二检:哲理类材料作文之“果酱实验”

2019-06-27 11:54

打印 放大 缩小

  有位心理学家,在超市中设立了一个可供顾客品尝不同品种果酱的摊位。当这个摊位陈列多达24种果酱供顾客选择时,约有60%的路人会在摊前驻足,而其中只有3%的人掏钱购买;当摊位陈列6种果酱供顾客选择时,仅有40%左右的路人会停留,而其中却有30%的人购买了果酱。

  本题来自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1.立意限制。该题目的任务要求为“对于该实验反映出来的道理,你是否认同”。该实验仅为一种现象,反映出提供的选择越多,反而越难抉择的道理,或者说选择越少目标越明确。考生立意时要“对于该实验反映出来的道理”进行评价和思考,不能围绕实验过程、结果或统计数据是否科学立意,如此则被视为跑题。

  2.写作内容的限制性。首先,材料是考生思考和联想的基础和出发点,若脱离材料只谈“选择”“学会选择”即为偏离题意;再者,本题材料为寓言哲理性语料,考生写作时需要围绕“果酱实验”,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决策瘫痪”现象,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陈述自己“对于该实验反映出来的道理”赞同或反对的理由。因此不能就实验说实验,而是需要延伸论证。

  3.写作文体的限制性。“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观点”“看法”侧重理性思考,文体指向议论文。

  1.写作观点的开放性。对于“该实验反映出来的道理”,考生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从实验的两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过多的选择,会使人难以分辨,陷入迷茫的困境,甚至会放弃选择”,从这一角度可以写目标明确、排除干扰、专一做事更容易成功。也可以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这一角度可以得出“选择困难症”主要是患得患失的结果,若没有太多的选择,就会少一些得失权衡的犹豫。

  可以不认同“该实验反映出来的道理”,如从更广阔的社会视角看,选择越多,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可提供的发展空间就越多,就越能形成社会的丰富性,为更多人提供成功的可能性。也可以从整体角度考虑,对于一些人来说会出现这种现象,但对那些有明确目标的人来说,提供果酱品种的多少,对其造成的影响其实很小。也可以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选择越多,获得最适合自己的事物或机会的几率就越大。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性。联系现实生活,“果酱实验”反映出的道理具有普适性,可联系学生报考志愿、就业选择,女人买衣服、买生活用品,友谊、感情等方面的的选择问题;也可以联系国家大事,对于全球化种种挑战的选择问题。总之,只要联系现实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是哲理类材料作文。材料选用的“果酱实验”,反映出的“选择困难症”具有社会普遍性,易唤起学生的心理体验,但在实际写作中,考生却很难把实验结果升华成理性思考。本题全面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考查他们联系社会生活,面对社会问题,独立深入思考的能力,以及写作时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

  1.人生的选择,选择的智慧,学会选择。(只泛泛谈选择,没有审准写作对象,材料突出的是“选择困难症”,对实验结论的认同与否不够明确)

  2.善于把握命运。(对实验结论的认同与否不够明确,没有理清把握命运和选择困难之间的区别,选择困难不代表不能把握命运,属于偏题立意)

  3.人生的果酱。(材料是通过果酱实验得出选择困难症的结论,果酱只是一个实验品,用来论证道理的,侧重点在于印证实验结果,具有哲理寓意。写作对象审题错误。)

  “果酱实验”真实地揭示了大众心理困境:面对过多的选择,反而无从选择。其实“选择困难症”具有普适性,究其原因,无外乎是人们在选择之前,追求完美,评论网患得更患失,以致失去明确的目标,这是典型的“布里丹之驴”现象。

  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里丹曾说出这样一个悖论:一只完全理性的驴恰处于两堆等量等质的干草中间,将会饿死,因为它不能对究竟该吃哪一堆干草做出任何理性的决定。在“布里丹驴”的悖论里,驴子为什么会饿死呢?

  其实,不管它选择左边的还是右边的干草,都可以吃饱,何至于饿死呢?只因为它面临的是两堆草,而它不知道两边的干草等质等量,总担心自己选择的一边不够好,以致患得患失,没有明确的目标。其实即便知道两边的干草等质等量,也很难做出选择。因为从心理学来说,人们对失去和得到的心理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得到A,就会失去B,得到A的满足永远抵不上失去B的深深遗憾。

  对于这个故事,我们都会哑然失笑,认为这不过是哲学家的一个不太高明的玩笑,但“果酱实验”却无情地揭示了现实的无奈:24种果酱的销售效果远不及6种果酱的销售效果。很多顾客面临更多选择时成了“布里丹之驴”,因为没有明确的选择目标而犹豫不决,最终放弃选择。

  事实证明,“布里丹之驴”真的存在,且不在少数。究其原因,面对过多的选择,许多人会因分不清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而陷入困惑,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最终做不出选择。人们常常产生这样的心理:是鱼好,还是熊掌更好?在选择之前,我们并不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后,面对过多选择,又总担心自己选择的不是最好的。完美主义的强迫症,总想着要选择最好的,而没想过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况且人们常常缺少尝试的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营销中也常常做减法,他们正是为了避免出现“果酱实验”的结果或“布里丹之驴”的现象:海飞丝将自己的种类从20种缩减到15种后,销量上升10%;Golden Cat公司砍掉它销量最差的10种猫砂后,结果销量上涨了87%。超市一般会提供成千上万的商品,但同类商品一般只提供2到3种选择,甚至只提供1种。“饥饿营销”则更是把这种减法做到极致。

  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也没有绝对两全其美的选择。当我们面对选择时,首先要想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一旦确定了自己的选择,就要充分了解该事物的优缺点,要明白选择其优点的同时就要接受它的缺点。权衡利弊,明确选择,再多的“果酱”也不会影响“我”的选择,不做那只饿死的“布里丹之驴”。

l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由中国评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