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是个人问题(处于哪个年龄阶段的社会心理任务、成功解决方法、形成的美德;服务对象现在的问题);二是个人与社会互动关系(家庭、社区、邻里等)
2、 生态系统论视角:(微观:个人和家庭;中观:群体、单位、学校、社区等;宏观:社会政策等)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公共或社会支持。
3、优势视角与增能:优点、力量(来自家人);增能(提升个人能力,个人与社区优势的扩展;政策倡导-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联)
介入策略:(注重个人的整体性与完整性、强调社会系统、注重运用社会资源)与相关具体问题相对应,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以及社会资源几个层面分析介入。
案例分析的时候就侧重于预估、计划和介入。方案设计就侧重于各个步骤的清晰界定。反正最后都要加上结案、跟踪和回访。案例分析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介入策略:(1)帮助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缓解或消除情绪压力;(2)行为疗法中的放松练习,以舒缓服务对象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紧张。
2、认知方面:服务对象对……的认识存在不当之处,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婚姻过于苛求、对他人缺乏应有的信任、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有些想法有些不切实际等。
介入策略:(1)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服务对象对非理性信念、认知进行检查和辩论。(2)指导服务对象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逐渐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第四、社会交往、社会参与方面的困境。服务对象存在与(家人、评论网同学、同伴、老师等)关系比较紧张的困境。
介入策略:(1)帮助其学习人际沟通技巧。(2)鼓励服务对象主动与……进行交流沟通;(3)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果敢训练法协助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1、服务对象的……需要(如生活照顾需要、医疗健康需要、安全、居住、受教育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
(2)社会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的家人、学校、所在社区的有关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进行沟通,争取或寻求他们服务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既包括工具性的支持,如提供物质、照顾、工作等,也包括表意性的支持,如鼓励、精神慰藉等;
(3)社会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的家人、老师、同事等进行沟通,教导相应的技巧、提供有关建议等,改变他们对服务对象产生不利影响的某些认知和行为。
特别提醒:此模板最好能够背熟。考试时,无论面对的是何种类型的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直接往里面套内容即可。另外,答题时,必须用服务对象的姓名或者化名(比如阿三)替换以上模板中的“服务对象”。
类型二:给出案例,考查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各个阶段的任务、特点、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等等。
或者给出一个案例,直接考查某个知识点。如接案的步骤与技巧、预估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方法的运用、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介入策略、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结案的主要内容、结案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等。都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考生进行分析。
特别注意:必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即第一、二章)中的全部内容,包括所有知识点的记忆。内部消息表明,此两章的考试比例将占本科目的 1/3 以上。
1、列举出该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教材上的原线、结合案例,根据案例中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