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瑞士和德国访问期间反复提及的中国希望中欧双方通过磋商解决经贸争端、但对贸易保护主义不会坐视不管的严正立场成为此访的热点。
中欧贸易摩擦成为中国总理出访欧洲的焦点问题,可谓前所未有。随着欧委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征税制裁决定日期的临近,中欧双方、体育评论欧委会和成员国以及成员国之间的博弈和角力持续,俨然一场跌宕起伏的连续剧,远未落幕。访欧背景下,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案的来龙去脉以及中欧双方的考量和应对,以及可能结果,值得一探。
欧委会应德国太阳能企业solar World等欧洲相关企业的要求,于去年9月6日和11月8日分别对华输欧光伏产品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今年3月起对华输欧光伏产品进行登记,以备追溯。5月8日,欧委会初裁,建议拟征平均高达47.6%的临时性反倾销税。究其背后的原因:
其一,自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和欧元区国家警讯不断,希腊等5国先后接受救援。目前,欧盟总体需求不振、经济低迷、失业高企,围绕着“紧缩财政”和“刺激经济”的政策之争,内部龃龉不断,需要寻找出路。具体到光伏产业及其消费,由于深受欧债危机影响,加上财政吃紧,造成对此相关消费补贴削减,市场需求萎缩下降,相关的欧洲企业日子难熬。
其二,全球光伏产业经过初期的黄金时代,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目前产能已经出现部分过剩,产业进入到了优胜劣汰的全面竞争阶段。中国光伏产业结合了国内工资成本低、资本投入雄厚和相关政府的大力扶持,在较短期内迅速形成规模优势,并大量出口欧洲市场,达到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不少欧洲光伏企业由于规模、成本等原因在竞争中败北,濒临破产。
其三,从欧盟视角来看,一方面,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迫使其要寻找各种应对举措和出路,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呈抬头之势。另一方面,作为全球倡导和实施新能源和环保最为积极的地区,欧洲是太阳能及其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市场规模大,而太阳能相关行业又是高新科技产业,拥有诱人的市场前景,欧盟自然不愿轻易拱手相让。同时,欧方认为,中国在市场准入和服务贸易等方面对欧企存在大量限制,理应打开。
此案引起了中方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积极予以应对,不仅相关企业、组织、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积极应对、据理力争、艰苦谈判,而且,前后两任总理均直接参与处理此案。前总理在会晤来访德国总理默克尔时明确提出欧盟应妥善处理此事。而现任李克强总理则在其首次外访的欧洲之行中通过发表文章,在会晤瑞士、德国和对企业家发表演讲等各种场合以各种方式反复喊话欧盟不要搞贸易保护主义,谈判磋商解决贸易争端,并对相关欧洲国家晓之以理,指出“双反”制裁将导致贸易战,损人不利己。笔者看来,中方空前的强烈反应有着我们的判断和依据。
首先,光伏产业是中国近年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目前面临产能过剩,而欧洲和北美是我们主要市场和消费地,国内消费有限。此前已经遭受美国的贸易制裁,当地市场大失。此次如欧盟“双反”制裁(尤其是长期性)实施,则将使中国光伏产业遭受灭顶之灾,涉及产值200多亿美元,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60%左右,影响三四十万人的就业。
其次,近来欧盟对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呈升级之势,不光反倾销,以往较少使用的反补贴举措也频频出现。不仅有以往由企业提出、欧委会展开的调查,而且还出现了由欧委会主动提出的调查,不仅针对光伏产品,还针对同为高新领域、欧洲市场占有率达20%的华为、中兴等中国无线电通信产品进行“双反”。还在贸易救济调查中拒绝中国所有企业的市场经济待遇申请。频频高调“双反”的背后,有着提高要价,迫使中国进一步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和政府采购等领域作出让步的企图。联系欧洲热衷和积极与美国开展自贸区谈判而无意与中国展开同类谈判或许也可看出其思路和端倪。今后,中欧贸易摩擦呈长期化、常态化,这仅是开始,有必要定立规矩和模式。
最后,欧盟对此案和对华经贸态度上并非铁板一块,欧委会,成员国间,不同的企业和利益集团间视角不同,考量不一。欧委会希望统一行动,树立权威;德国、英国和北欧国家竞争力强,和中国经贸往来频繁,承受不起贸易战,不主张对抗;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经济不振,失业高企,更偏向于保护自身企业;就光伏业本身来讲,由于中欧企业分属产业链不同部分,制裁也将使部分欧洲企业受损,员工失业,所以才有了1500多家欧方企业反对制裁呼吁。
通过李克强总理的访问和工作,中德取得一致,在双方联合公报中,德方明确支持中方立场就是明证,初投中14国反对制裁令欧委会尴尬万分,但囿于欧盟规制和对外显示内部团结的门面,欧委会很可能还是会实施临时性的制裁举措,关键可能是年底的永久性制裁举措的实施与否以及相关的其他要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