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速览《经济管理》2018年第3期

2019-04-25 11:36

打印 放大 缩小

  内容提要:本研究基于2016年中国企业专利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遭遇专利侵权企业的专利特征及技术实施特征,考察了中国企业在面临专利侵权时的维权策略选择。研究表明:调查样本中有28.04%的企业遭遇过专利侵权,这些企业通常具有较多专利且专利质量较高、专利实施水平较高,且以自我实施专利技术为主;在遭遇专利侵权时,有77.86%的企业通过寻求律师援助、采用司法或行政保护的方式进行积极维权;且企业专利越多、专利质量越高、专利实施水平越高,其寻求积极维权的概率越高;主要通过许可方式实施专利技术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行政、司法双重保护。进一步,专利质量、专利实施方式与主动维权的内在关联主要体现在专利依赖型行业及大中型企业。

  作者及简介:尹志锋1 邓仪友2(1.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8)

  内容提要:基于中国企业调查数据(CPES)和城市官员匹配数据,本文检验了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家活动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会减少企业家生产活动,突出表现为企业家直接生产活动的减少;政策不确定性的异质性影响具有差异化特征。进一步验证企业改制和企业家身份的调节效应后发现,两者均会导致企业家活动“粘性”。其中,前者更多地影响间接生产活动,后者更多地影响直接生产活动和净生产活动。本文结论在经过剔除样本数据、控制更多因素、变更估计方法、开展不同聚类标准检验后仍较为稳健。本文不仅提供了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家这一特殊微观个体行为的证据,还对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培育优秀企业家精神,实现政府治理能力和政企关系向“能治”“善治”“长治”的转变产生重要启示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贝叶斯图模型测度的银行网络,第一次将网络结构中的传染风险和银行的个体风险相结合,设计了考虑网络结构因素的系统重要性指数,并对中国上市的14家银行进行了系统重要性评估。该指数可以用来衡量银行破产或崩溃时对系统造成的外溢效应大小,不仅有助于克服综合指数法无法避免的大型银行由于政府救助的必然性产生的道德风险,还保持了综合指数法的易操作性,为我国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和分类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的个体风险排名与资产规模排名具有极高的一致性,但个体风险排名与传染风险排名差异较大。2016年我国银行网络中传染风险最高的银行并非个体风险最高或规模最大的银行,而是国有银行中个体风险最低且规模最小的银行。本文同时计算出了2007-2016各年度我国各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指数,发现我国上市银行中历年都存在规模不大但系统重要性较高的银行,本文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作者及简介:徐国祥1,2  王莹1(1.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内容提要:锦标赛理论认为,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是一种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能够激励高管努力工作。但是,薪酬差距也可能增加高管的自利行为动机和冒险倾向,诱发高管的不正当努力,最终导致企业违规行为。本文利用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选择面板计数模型和面板二值选择模型,研究了高管垂直薪酬差距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揭示了锦标赛机制可能存在的负面激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违规行为显著正相关,企业内部的财务困境压力和企业外部的行业竞争压力都抑制了高管薪酬差距带来的违规倾向。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平台组织突破“庙”多“僧”少发展困境的逻辑机制。研究表明:在繁荣与过剩的竞争情境中,平台组织需要重点突破组织身份同质、文化疏离和结构洞资源塌陷三大难点。为此,平台组织既可以通过单方“索取”走向联合共赢的方式构筑合法性资源渠道,也需要围绕创业者的“需求侧”,运用“价值捕获”策略拉拢“供给侧”资源,经由园区共生、评论网需求驱动和联盟协同三种路径,采取价值共创方式将合法性资源、制度资源、联盟资源等嵌入平台组织生态圈,以实现组织身份、文化和结构洞资源的整合重构,进而推动平台组织身份建构、文化亲近和资源承诺等竞争力培育,最终完成品牌塑造,实现社会认同和影响力的提升。本研究将嵌入性理论引入到平台组织竞争力培育的讨论中,拓展了平台组织理论的研究视角,对平台组织有效应对竞争风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作者及简介:陈 武1,2   李燕萍2(1.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内容提要:本文从创新顾客参与团队创新活动的角度出发,引入公平偏好理论和相对绩效评估(RPE),构建顾客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激励模型。首先,分析了独立报酬合同、相对绩效合同、团队报酬合同和完美团队报酬合同中,公平偏好程度和激励系数对激励效果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公平偏好程度、最优激励系数与激励效果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相对于其他顾客的个人产出激励系数的最优解范围;最后,采用案例研究法验证模型分析结果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文发现:对于公平偏好程度较高的创新顾客,若其风险规避程度较高,企业应对其设置团队报酬合同;对于公平偏好程度较高的创新顾客,若其风险规避程度较低,企业应对其设置完美团队报酬合同;对于公平偏好程度较低的创新顾客,企业应对其设置相对绩效合同。本文对标准多任务情景中的低能激励理论进行了补充,不仅能解释RPE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缺乏的原因,还能揭示现实管理实践的激励水平往往比标准道德风险模型预期的激励水平低的原因,对管理实践中有效使用RPE方法有重要启示。

  内容提要:本文依据过多选择效应和时间压力等理论,借助心理学实验的方法,检验了过多促销品对消费者决策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促销时间压力在过多促销品决策中的调节作用,并籍此探究了促销失灵与过多促销品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第一,过多促销品决策中同样存在过多选择效应,受此影响,消费者会体验到强烈的负性认知反应与负性情绪体验,并由此导致延迟选择及促销失灵;第二,在促销时间限制的调节下,一方面,促销品数量对消费者负性认知反应和情绪体验均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促销品数量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有明显不同。当促销品数量多及时间限制短时,消费者会表现出较高的武断选择倾向与较低的延迟选择倾向;第三,在促销折扣的调节下,促销品可选数量和折扣力度的交互作用,尽管对认知反应和武断选择不显著,但是对消费者情绪反应和延迟选择的影响均显著;第四,在过多促销品决策情境中,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对延迟选择和武断选择倾向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负性认知的影响更强。

  内容提要: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共享经济领域,但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共享经济的现象及概念,对于如何实现共享经济以及网络平台在共享经济模式中如何影响用户间的价值共创行为却鲜有探讨。本文以共享经济网络平台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共创及自我决定理论,以“刺激—有机体—反应”(S-O-R)模型为研究框架,考察了共享经济背景下平台支持质量和用户价值共创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平台支持质量的三个维度(信任、平等、角色明确)对自我决定感(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有正向作用;自我决定感正向影响用户价值共创公民行为,同时在平台支持质量与用户价值共创公民行为之间扮演着中介作用的角色。

  内容提要:文章以组织行为领域中的组织揭发行为研究为基础,将揭发的概念拓展至渠道背景中,并将它定义为某一渠道成员观察到同一渠道中不同层级或不同渠道中同一层级的渠道伙伴的错误行为,并向可以对这一行为施加影响的组织采取揭发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文章遵循渠道行为理论的研究范式,以交易成本理论、公平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等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关于渠道揭发的概念模型,并提出若干命题,探讨渠道揭发的驱动因素(组织特征、组织间特征、网络特征和环境特征)和影响结果(渠道经济绩效和渠道关系绩效),以启发后续的实证研究。

  内容提要: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中国企业中的运用,这些研究仅将政府作为一个获取税收收益的利益相关者纳入研究框架,忽视了经济体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披露质量与企业实际税负均呈负相关,而且相比强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而言,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实际税负的负相关关系更强。这意味着企业明面上在积极主动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暗地里却在从事避税行为。结合中国的转轨经济背景,本文采用寻租理论解释这种“言行不一”的行为:企业通过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向地方政府寻租,地方政府则“投桃报李”地对企业在税收执法上放松,从而帮助企业降低实际税负。进一步结合中国的二元经济背景,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产权企业,私有产权企业寻租倾向更严重,通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降低了实际税负,即进行了更加激进的避税行为,而且关联的存在强化了这种关系。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在转型经济国家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避税行为并存的经验证据,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动机与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解读。

  内容提要:本文以新三板高科技挂牌企业为样本,探究风险投资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并对企业专利信号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支持提升了被投资企业股票流动性,且这种正向关系尤其体现在有专利活动的企业中,再者,企业股票流动性与风险资本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股票流动性-风险投资支持的正相关关系在采用做市转让方式和基础层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结论支持了风险投资会通过信息效率机制提升股票流动性;但当风险资本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逆向选择和交易活动机制占主导作用,降低了股票流动性。本文为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与股票流动性等方面的研究展开新的视角,为新三板市场监管者引导风险投资及提升市场活力提供了微观证据。

  作者及简介:孟为1  陆海天2(1.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2.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香港 999077)

  内容提要: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7年年会以“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为主题,与会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企业改革创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变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本文对会议形成的重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包括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进程中的企业改革与创新、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进程中的管理变革等内容。具体的学术观点包括:(1)中国企业管理研究应按照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在不断创新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科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管理理论模式和完善的学科体系,加强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研究;(2)“一带一路”推动了中国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在国际化经营背景下,企业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调整战略,还要内功,通过管理变革和创新来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3)中国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加快从低阶国际化向高阶国际化的转变,将企业管理国际化置于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学者们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过程中的管理实践和成功经验的总结;(4)在“一带一路”助推的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中国企业在企业体制、发展模式、产业战略、技术路径、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每一个改革和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中国企业应积极开展企业改革、发展创新、技术创新等改革创新;(5)中国企业“走出去”既需要积极推进交通、工业园区等显性基础设施建设,使“一带一路”项目“软着陆”,实现与当地社会、文化、法治的良性融合,也需要有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重视合作机制、规章制度等隐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海外经营管理水平和海外投资利益保障能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度国际化意识、卓越的国际化行为和出众的国际化能力的人才队伍。这些成果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及企业管理国际化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也指明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l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本文由中国评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