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代表、高级育婴师蔡细春认为,尽快建立月嫂行业培训管理制度,规定市场准入资格、技能培训等内容,加强对月嫂行业的规范,是必须要推动的事: 市场的前景是很好,但确实是现状来说真的很混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二孩政策的实施,月嫂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少“准妈妈”提前半年就开始考察市场,朋友介绍、看证书、面试、比较价格各种方法尝试一遍,不少人感慨:动辄花费上万块钱,但找个放心的月嫂不是件容易事儿。最近就有媒体报道,杭州的一个家庭花费三万元请了51天的月嫂,不仅宝宝及妈妈在期间生了病,一家人还因为加班费问题被月嫂破口大骂。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的火爆导致月嫂行业良莠不齐,交一两千块钱,培训7到10天,拿着培训中心颁发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证书,就可以出师接单。 “高级母婴护理师”、“高级育婴师”、“金牌月嫂”究竟谁来规范?《诚信建设万里行》系列报道今天来关注:“金牌月嫂”背后的含金量。
主要就是考虑必须得是专业的,就是有没有经过培训,还有没有经验,最好是说干过的、有经验的、得有培训证。
特别的头疼,月嫂中心包括月嫂这些机构都特别多,他们那些证书我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而且我也不知道是哪个部门能够统一鉴定这个东西。
刘女士一家人找了几家家政公司,前后面试了十多个月嫂,最后定下了一位“金牌月嫂”,但是在从事医学工作的刘女士看来,月嫂的工作能力差强人意:
还是专业知识少一点。比如在孩子洗澡,对孩子抚触、脐带的护理,我觉得这方面好像还是不够太专业。但是既然请人来了嘛,咱也不敢太说,只是提醒:“这样合适吗?是不是感觉好?”(月嫂)有时采纳,有时不采纳。
不同于一般的家政护理员,月嫂主要负责的是新生儿及产妇,一位合格的月嫂要能够及时处理新生儿及产妇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还要具备营养搭配、心理疏导等各方面的知识。但显然,无论从“准妈妈”、从业者或者记者的调查来看,月嫂行业处于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阶段。
网络搜索“月嫂 培训”会出来几千万个搜索结果,上海的一家培训机构说:“稍微能写两个字”,就可以参加培训:
这边的话只要你能讲普通话,稍微能写两个字就可以。我们这边包拿证的,证书的话全国都可以通用的。
像母婴育婴都是七天,产后修复的话和技能类的话都是十三天或者七天就能学出来,这些基础的知识工作流程,七天都能掌握的了。
培训机构:就学高级母婴护理师、高级催乳师加一个高级营养师就OK了,就好就业了,我们公司会推荐你去月子中心和医院去实习的,实习是带工资的,就是说开始挣钱了。
一家面向全国招生的培训机构给记者发来的课程安排显示,除母婴护理师外,该公司还提供小儿推拿师、早期教育指导师等各种课程:
培训机构:这个专业知识包括什么?比如说你抱孩子是吧?这块的话我们会教你,因为你要把它做一个工作,第一不能让自己太累,是不是?你长期要做一个工作,那你就得当成一个习惯性的流程长期去做,我们会教你怎么样让自己不累,让第三方看着更加的专业,这就是服务。
比如儿推你首先要把那些穴位要去认准,你要推哪个位置,把一定是把那个穴位找好,往往说学了几天就为什么你不说要去治病,甚至还会把人家孩子搞坏了。
2016年2月,《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正式实施,这一标准对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和家政服务机构划分进行了规范与界定,特别是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分为六级,其中一星级为最低等级,金牌级为最高等级。
但是由于这个规范并非强制性标准,实际培训中,谁是金牌、谁为一星也就由培训机构说了算。广州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光是他们一家,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证:
考完试的时候就会出证书,是全国通用的,会有三种证书,一种就是机构颁发,就像我们给你颁发证书;一种的话就是当地的一个协会,就像我们在广州的一个家协会颁发;还有一种的话就是国家劳动局的那边的一个证书。
另外几家称培训即发证的机构给记者发来的证书样本显示,有“中国商业联合会”颁发,有“中国人才研究会”、“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等机构颁发,每一家都表示自己发的证全国通用。一位从事月嫂培训行业的业内人士说:
这个证不好说嘛,只能说外面这个行业证书很乱,评论网培训个两三天,看看书,一天就过去了,就发个证,证都是什么证我们都不言而喻了嘛。现在外面一千多就能学了,还能学两项,我都纳闷,月嫂证拿来了,连换尿不湿都不会。
目前收录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的与母婴行业相关的职业名称只有:“育婴员”、“保育员”两种,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的月嫂证,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因为需求量大,各式各样的证书太多,不懂行的也就根本无法分辨。
全国代表、高级育婴师蔡细春认为,尽快建立月嫂行业培训管理制度,规定市场准入资格、技能培训等内容,加强对月嫂行业的规范,是必须要推动的事:
市场的前景是很好,但确实是现状来说真的很混乱。这个行业如果没一个规范化的培训、没有专业的机构来管理的话,没事还好,万一有什么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我希望母婴行业也可以进入技校去读,就相当于他的一个专业。还是要有规范,把雇佣双方的利益全部都归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