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综艺节目都被《乐队的夏天》盖过了光芒,其中就有聚焦00后群体的体育真人秀《篮板青春》。
体育真人秀作为一种体育与娱乐跨界的节目种类,常态是不温不火,但又往往在奥运年份大爆发,存在冷和热的两种状态。体育真人秀要想摆脱这样一种局面,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指出,“体育真人秀节目是电视屏幕上的体育展现,通过自身身体来制造各种不同场景,这凸显了人类身体的运动功能。”也有学者认为体育真人秀是以运动为核心,将运动、竞技和娱乐融合在一起的节目。
我国体育真人秀的起步很早便开始了。1998年,一档名为《城市之间》的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节目引进了法国同名真人秀的版权,并加以本土化改造,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热潮。城市与城市之间在友好的竞技氛围中碰撞,既体现了体育精神,又增进了彼此友谊。
2000年,国内首档自制闯关类体育真人秀《生存大挑战》问世,该节目将视线对准没有知名度的普通人(又被称为“素人”),通过设立富有挑战性的趣味关卡来吸引选手参赛。一时之间,各大卫视纷纷推出了同类型的闯关节目,过于同质化的节目内容也消耗了观众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流逝,此类节目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无论是闯关的形式、还是偏向素人的参赛选手选择,早期的体育真人秀都更注重竞技性。但从2013年开始,部分卫视陆续推出《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等以明星为参赛嘉宾的节目,这标志着我国体育真人秀开始迈入“星秀”的阶段。
观众观看此类节目大多是抱着支持自己喜欢的明星的心态,而非对运动本身感兴趣。自此开始,体育真人秀节目的竞技性慢慢削弱,娱乐性大大增强,体育节目明星化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大型综合赛事,奥运会每次举办都会吸引大量观众的目光,各项体育项目也得以走到台前,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更为重要的是,奥运会是各大品牌全球营销的窗口期,体育真人秀自然也就成为赞助商不可错过的舞台,刺激播出平台在奥运年刮起“热浪”。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体育评论一批体育竞技类真人秀和全民健身节目初登荧屏,如湖南卫视推出的《我是冠军》、安徽卫视推出的《男生女生向前冲》。2012年伦敦奥运会,江苏卫视推出《星跳水立方》,浙江卫视推出《中国星跳跃》……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为体育真人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股势能不断酝酿积蓄,直至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近20档体育真人秀在各大平台开播,堪称“井喷”。
然而,与如日中天的歌唱类选秀节目相比,体育真人秀小众且冷门。受商家主导而非受众需求所诞生的真人秀节目,更是难以收获观众的认可。
一般来说,一档现象级的节目其标准为全国收视率超过2%,以这一标准来衡量,2016年看似红红火火的体育真人秀节目无一“达标”。许多打着奥运牌的线%的收视率都难以达到。
业内专家认为,体育真人秀的奥运周期律,说明这一综艺节目品类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看,人们的娱乐时间有限,体育真人秀需要与唱歌、脱口秀、冒险等诸多综艺节目竞争受众宝贵的注意力。
与娱乐行业有一套完善的造星机制相关,演艺类的真人秀往往能够不断地打明星牌。与此对比,体育明星的产量却相当贫瘠。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体育明星屈指可数。这也使得一旦脱离了奥运会的这股“东风”,体育真人秀就难以大面积地出现在观众面前,曝光度持续下滑。
除却生态因素外,体育真人秀在制作之道上也有提升的空间。有媒体认为,国内大部分体育真人秀或多或少地在定位上都出现了偏差,没有把握好娱乐和体育的平衡问题。
体育真人秀邀请运动员和明星共同加盟,目的是既保留体育竞技的专业性,又能带来娱乐性。但专业运动员普遍缺少“综艺感”,达不到真人秀需要的“娱乐”效果,而从竞技性出发,明星与专业运动员的差距又太大,这就导致节目最后变得“不伦不类”,既没有竞技性,也缺少娱乐性。
当然,体育真人秀也有成功的例子。去年推出的网络综艺《超新星全运会》在播出期间,有共计34个相关话题登陆微博热搜,着实火了一把。体育真人秀要想突破寒冰,除了借助重大赛事的带动,让专业的人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超新星全运会》让近150位艺人跨界变身运动员,并邀请刘国梁、等奥运冠军做教练,对参赛选手进行运动技术指导。这种让专业运动员去担当教练员,让明星成为普通参赛选手的好处在于,给了运动员们发挥自己强项的空间,也让明星们褪下光环,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